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
03月17日,2020年
字号
【"创争"力量】黄永仲:"船电蓝海"的弄潮儿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船电平台总工程师黄永仲


       怀揣梦想,他走向玉柴重型机器制造大舞台;躬身一线,他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匠心聚力,他推动玉柴动力跻身大国重器梯队;薪火相传,他将创新之火传承给企业年青一代。


【人物简介】


       黄永仲,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船电平台总工程师,船电部副总经理兼船电研发所所长,长期从事发动机制造、设计开发、应用开发等工作,在船舶、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研发及应用开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主持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发动机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玉柴机器——以开创时代的"王牌动力"风行天下六十载,在共和国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道路上,玉柴人都以"不知疲倦的强音"融汇到时代的合唱里。2018年,玉柴以自主研发的第3万台船电发动机成功下线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而铸就这一里程碑的工匠就是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船电平台总工程师、船电动力事业部副总经理、船电研发所所长——黄永仲。在他摘得2019年"广西首届创新争先奖"的荣誉之后,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悉知这个知天命的男人在朴实的外表下胸中澎湃着无数江海,他正驾驶着搭载有一代又一代新型大功率船电发动机的快船乘风破浪,驶入"工业强桂"快车道。


玉柴召唤弄潮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是有路就有玉柴机器的动力在行驶,玉柴公司自然成为一个重型机器制造业的大舞台,成为专业学子的能量场。1993年,黄永仲从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冲着玉柴机器品牌的影响力和报效家乡的人生理想,这两个"必然"的因素让他做出了人生第一次在没有家长和老师引导下的"自主选择"——走向玉柴公司。同一批到来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大连理工等国内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一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聚力于此,玉柴的发动机在此后的几年中"轰轰得更响"了。


       时代交给黄永仲的第一份工作岗位是工艺技术员,主要负责生产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份实打实的技术活。那几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玉柴公司,客户的订单如恋人的"情书"频频传来,每一条生产线都"乐此不疲"。人是乐坏了,但高速运转的机床、设备也常常"累坏"了。从"战场"一线退下来的"伤兵"让黄永仲在师傅们的带领下熟悉了各条生产线的每一个构件及运行原理,工作职责让他如外科医生面对人体一样给它们制定"手术"方案,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零部件设计和试验……为了让它们重新上岗,黄永仲提前上班、延时下班、假日加班,熬夜是常态化了。每完成一次成功的维修工作,黄永仲的内心都感到十分欣慰。但凡刻苦的人都能从辛劳中获得满足吧!


▲黄永仲讲述工作科研经历


        从清静的校园学习生活转到一线技术员加班加点,从翻阅墨香的书籍到手抓冷硬的机械构件,走出象牙塔的黄永仲一直保持着学生心态。在这个工作岗位,黄永仲不但对各类零部件了如指掌,也对各类动力从铸造、加工、装配、试验……甚至机床运行也一清二楚。年轻的黄永仲慢慢从一个掌握机械理论的学徒成长为一名全能型的工程师了。企业顺势快速扩张,他也跟着技术成长。市场是动态的,尽管玉柴有着"王牌动力"的实力口碑,但社会发展对新产品、新功能的作业需求的提高与多样,参与竞争的制造企业也在进步,使得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玉柴机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曾经无限辉煌的玉柴在1996年至1998年间进入冷静的蓄能期。与黄永仲一同进入玉柴的那一批年青学子,这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大部分人的创业热情也随着东家进入到了低潮期,纷纷离职而去。有一个词叫"大浪淘沙",留住的往往是份量沉甸甸的金子。就这样,黄永仲和部分依旧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坚守了下来。


       科技创新,非一日之功。一个砥砺前行的科技工作者是不在乎一朝一夕之得失的,玉柴给了黄永仲一片海,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起锚!


船电出海正当时


        经过七八年的一线历练,黄永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玉柴所研发的车用、农用、工程机械用、船用、发电用等各类发动机的外部形体、内部构造、运行原理了如指掌,同事们比喻说"黄永仲就是一个伸缩自如的零部件"。2000年黄永仲被调入研发部门,开始从事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他非常兴奋,从学校到玉柴他也兴奋,但那是书生进入社会的热情延续,而现在是从车间一线进入研发中心,是长期蓄能将要释放的一种亢奋。毛泽东的诗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来比喻他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一个科技工作者急于创新取胜的自信与豪迈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黄永仲(中)在生产一线指导工作


        到研发中心伊始,黄永仲首先与团队重新在玉柴传统产品的认识上进行思考,在发动机的动力、油耗、排烟、配套、操作上都进行研究。他开始从外围件入手,逐步向核心件推进,提高性能,实现对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今后进军船电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期间,作为带头人的黄永仲还到大学进行深造,攻读动力工程硕士,为后来的船电开发做了准备。


       2006年起,玉柴发起了多板块发展战略,在坚守传统内燃动力的同时,大力拓展新能源市场;在坚守车用动力的同时,大力拓展船电动力、工程机械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及特种动力市场。船电市场开发部应运而生,由黄永仲出任部长,正式涉及船电领域。玉柴的战略规划开始从陆地向水域发展,对黄永仲而言跨行行为,其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上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真是机遇与压力同来呀!发展船电在玉柴,对于市场和新发动机的开发而言,可以借鉴的经验及可供参考的数据很少。而船电应用又有着严格的要求,大家知道,在水面没有动力的船舶那是要翻船的,玉柴仅有的一些经验和数据对于将要进军船电领域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但黄永仲相信,玉柴的船电一定可以在大江大河、远洋近海劈波斩浪!


匠心聚力铸重器


       万事开头难,出弦的箭哪有回头的道理。何况船电市场当前正是一片蓝海呢!从水域分类有远洋、近海与内河;从作业用途上分有货船、渔船、工程船、客船、游艇等。市场层面具有品种多、用户群广的前景,但又有批量少、个性化要求高的特点。船电的应用更是与航道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水面宽狭、水体流速流向、风浪情况等,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船电研究制造对主动力和辅助动力都普遍存在个性化要求的特点。


▲黄永仲(左二)与团队成员开展研发工作


       玉柴是车用、农用发动力制造的佼佼者,有过制造小型船用发动机的象征性经验。"船电领域有所作为我们是从被动开始的。"黄永仲如是说。黄永仲带领团队尝试研发了第一台船用发动机最后获得了"失败的经验"。从失败走向成功只有经过实践,那就是派工程技术人员跟船,远洋船、渔船、货船、游轮都要上人。浩瀚的北海日出日落映照碧水,美不胜收;沿西江至珠江两岸风光无限;从重庆到上海,轻舟"驶"过万重山……但是上船的科研队员都无心于此,他们关注的是动力、油耗、排烟、快速航行、低速作业等实时工况变化,经历一番昏、晕、吐、累的体验后,带回来的是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回想过往,黄永仲说"成功的过程有些艰辛"!


       经过长时期对各类船电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监测,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提高,黄永仲和他的团队练好了内功。同时对外又与行业先行者进行"高端访谈",探讨船电发动机技术发展态势;虚心向国内专家取经问道;多方与科研机构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甚至向私人小型游艇拥有者征求看法。总的说是多层次多维度给船电发动机的研发生产进行"高端对标"。"万事具备"的黄永仲,开始向大型重器方向迈进。


       近几年来,黄永仲的船电开发秉承玉柴"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文化理念与战略结构规划。不断推出动力大、可靠性高、耗油少、排放低、运载能力强等适应市场需求的船电发动机产品。2017至2018年间,由他主持研发的6TD 船用和发电用柴油机成为中国首款电控渔船用发动机,排放达T4、欧5要求,推动了整个中国船舶行业技术水平发展。主持完成的6M等7个系列高速艇用发动机开发,全部采用电控技术,打破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研发的6CL双燃料发动机(LNG、柴油)船用发动机是中国首款完全国产化的双燃料发动机……目前,玉柴船电发动机技术指标和排放控制技术已走在全国前列,拥有了大型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船电牢牢把握住市场话语权,一跃成为国内船电市场"领头羊"。特别是由黄永仲主持的自治区创新驱动重点项目电控单体泵大功率船电动力20VC 、YC16VC、YC12VC,凭借着技术先进、制造精密、质量过硬以及超强功率储备的优势,以一个庞然大物的震撼力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船电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玉柴更是成功闯进"大国重器"梯队。


        能者多劳。黄永仲作为玉柴船电板块带头人,船电研发、质量、服务"一把抓",任务繁重。但身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责任与使命似乎与生俱来。创新与奉献时刻贯穿在他的日常生活当中。近年来,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他还担任一些重要的社会工作,任中国内燃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移动电站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英汉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简明词典》图书编制委员会委员等。其个人及团队共申请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知识产权之多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与敬佩!


创新驱动传薪火


       商海千重浪!科技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玉柴国际化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加入。对于创新团队人才的接纳与成长,黄永仲在玉柴"引、培、用"的机制里加了不少"手段",以"老中青,传帮带,多学科,拼智慧"的梯队式做法保证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比配,相传薪火。


▲黄永仲(左三)在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黄永仲说"自己只是一滴水,但必须有海纳百川的气度给怀揣梦想的科技工作者施展才智的舞台。工作中我很较真,要求员工发扬工匠精神,突破自己,争取单飞独挡一面"。从理念转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他的管理方法真是能量满满,用员工们的幸福感来给我们答案:"跟黄永仲干,我们得到充分的尊重,公开公平的科研学术氛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学习成长的机会"。


       听说黄永仲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是他对创新的理解:"年轻人思维超前,他们的内心时刻激发着对未来技术创新的理解和冲动,创新驱动、拓宽市场、引领业态没有他们不行,玉柴船电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他们也是玉柴传承的力量 。"


TIPS:主要科研成果及荣誉


       黄永仲长期从事发动机制造、设计开发、应用开发等工作,主要工作领域为船舶、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研发及应用开发。主持项目《YC6T柴油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速船用柴油机围栏式气缸盖"获中国19届专利优秀奖(本人排名第2位)。


       主持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高效节能环保船电用柴油机研发》,重点研究200mm缸径高速大功率发动机技术和应用,填补了中国200mm缸径V型高速发动机的空白,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地位;主持完成6M等7个系列高速艇用发动机开发,全部采用电控技术,是中国家推出系列化高速艇动力的厂家,打破国际品牌垄断局面;主持完成6CL双燃料发动机(LNG、柴油)船用发动机开发,是中国首款完全国产化的双燃料发动机;主持完成玉柴发电20-2000wW发动机T3产品开发,行业型谱最齐全,同时推动了国内发动机排放升级和技术升级,产品年销售额超15亿元。


       主持完成编制玉柴船用发动机设计规范、船用柴油机机械开发规范、船舶机桨匹配规范、机组配套规范、船用发动机测试规范、船用和发电机组用发动机使用维护手册;申请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


(北京科技报   黄秉战)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