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试验情况比上次500小时的试验要好……”“是啊,不简单。”在工程研究院实验室某款乘用车新机型试验台架前,乘用车动力研发所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显然,这些天的800小时的耐久试验结果让他们很兴奋。他们蹲下身来仔细地查看每一个零部件,在这群人当中,除了工程研究院乘用车动力研发所副所长蒙小聪,还有一位讲日语的技术人员——玉柴乘用车动力研发总监鹫巣雄洋。
鹫巣雄洋近照
玉柴工程研究院一向被誉为是人才小高地。来自国内外院校的博士硕士扎堆,可谓是群英荟萃。这些年,玉柴这棵“梧桐”还吸引了海外具有多年发动机研发经验的人才前来共襄发动机研发事业,来自日本横滨的鹫巣雄洋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再次见到鹫巣雄洋是在工程研究院他的办公室。他目光柔和,双手紧握。只要说到发动机研发的时候,他就会像说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
鹫巣雄洋此前在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做发动机的产品研发,来中国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很早就想来中国,现在得到了这个机会,我家人也非常支持。”“我想来中国,来玉柴,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鹫巣雄洋笑着说。
5月份,鹫巣雄洋来到玉柴后,确实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乘用车研发所的蒙小聪介绍:“现在玉柴的乘用车动力有三大平台十多种基础机型,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其中配套吉利的SUV计划在2013年年底上市。而且这几年乘用车柴油化趋势明显,国家可能会在近期放开柴油成品油进口,扶持乘用车柴油机的发展,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市场高峰到来,当然,我们还要在人才储备等方面下功夫,争取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
鹫巣雄洋就是在玉柴加大对乘用车动力研发的背景下来到玉柴的。现在鹫巣雄洋每天一早和同事一起来上班,周末参加工程研究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今年夏至来临,鹫巣雄洋还在玉林过了一次具有本地特色的荔枝节,第一次看见缀满枝头、红艳欲滴的荔枝。不过由于语言不通,鹫巣雄洋总觉得朋友不够多。他说,我非常喜欢交朋友,希望会日语、英语的同事可以多找我直接交流。
不过,以后鹫巣雄洋来自海外的同事会越来越多。记者从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了解到,最近又有两名具有丰富精益制造项目推广经验的国外专家到公司报到,主要负责推进精益制造。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刘启才说,“不用过多久,就会有更多的专家落户玉柴,开启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需要进行人才储备的不仅仅是乘用车动力研发和精益制造项目。刘启才说:“在公司的十二五规划里,对于人才引进范围包括制造和质量管理、法律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目标主要锁定德国和日本的专家。这是我们公司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宋永赓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