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发布日期:
05月02日,2018年
字号
萌青年的进击之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技能状元、广西优秀共青团员、玉柴集团劳动模范、玉柴集团金牌工人……这些响当当的荣誉称号都被一名未到30岁的维修电工带走,是不是让人称奇?
       玉柴就有这么一名技术能手——张锦成。这几年来,他多次包揽玉柴技能大赛维修电工项目的冠军;2016年在广西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维修电工比赛项目第一名;2017年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成为了广大劳动者的典范。
       他,是玉柴股份制造事业部的张锦成,一位来自广西桂平的85后。
       2018年4月27日这一天,张锦成捧回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环的背后,是他一路走来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一起走近张锦成,了解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背后的故事。

蒙(mēng)    
       “我有点蒙。” 当接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时,这个年轻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有点蒙。
       “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得到这个荣誉。” 接到消息的时候是上午,张锦成刚下夜班,正准备回家休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嬉笑着说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2011年,张锦成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加入玉柴,在铸造车间熔化工段从事维修工作。
        熔化工段里有熔炼铁水用的冲天炉,温度非常高。每次在冲天炉下维修结束后,张锦成都被这极度的高温“汗蒸”了一把,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有一次,他和师傅们在冲天炉下维修设备。设备修好走出车间后,一位师傅轻轻戳了一下他的安全帽,提醒他看看。摘下安全帽,张锦成顿时有点蒙,原来自己的安全帽居然被刚才1500℃的高温铁水烤变形了。
       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人却步,但张锦成深知,玉柴生产线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坚守,不能轻易退缩。无论多苦多累,都要咬牙坚持!
 
萌(méng) 
       因为工作表现优秀,他从铸造生产线被调到当时设备最为先进的重机生产线。面对这条德国进口的生产线,张锦成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技能的机会。从MES底层程序监控修改到人机界面设计,再到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维护,自动控制的书籍堆满了他的床头。那段时间,他是枕着书籍睡的。
       除了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他还经常利用工间休息时间到生产岗位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他明白,只有完全了解设备才能更好地去维护设备。经过累积,年纪轻轻的张锦成迅速掌握了WinCC技术、Mobus技术、SIMATIC Net 技术、TIA Portal数字化技术、SIMATIC编程语言等世界顶尖的先进设备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在设备改造中。
 
猛(měng) 
        2017年,深厚的维修功底让张锦成获得了“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接到参加比赛的通知时,张锦成和队员们已经错过了组委会举办的赛前三个月的实地培训。而且,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大多是来自大学、大专院校的授课老师,专业性非常强。别的队员得知玉柴队刚来报到,开玩笑地说:“你们来看看就行了,见见场面,为明年比赛做好准备吧。” 面对对手的调侃,他和队员没有气馁,而是想方设法在赛前给自己充电。
        根据赛前分析,比赛的宗旨在于将现场的加工设备、供料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三者经过PLC枢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条理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只需在MES客户端下达订单,即可让加工设备和供料系统有条不紊地生产产品。
        PLC的程序量庞大又复杂,稍有差池,这个系统的运作就会出现巨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避免风险,张锦成在赛前狂啃资料,在短短的13天时间就仔细钻研了近千页的资料。
        赛场上,经过三个小时奋战,张锦成打通了机器人与数控设备的通讯。最终凭借良好的技能基础,一举荣获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二等奖,成绩位居全国各参赛单位前列,为广大青年技术工人树立了榜样。
     “全国技能大赛让我大开眼界,里面很多知识点和应用都可以运用到玉柴后续的国六生产线改造中。” 张锦成说道。

梦(mèng)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对维修电工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玉柴发展很快,人才需求大,个人能力毕竟有限。
      “技术有研究、有创新,还要有传承。” 张锦成说,“我希望能开发一个知识共享的电子平台,将我觉得好的技能方法与工作相关的维修经验,通过这个平台推送出去,让有需要的人主动学习,改变被动传授的局面。”
        如今,玉柴的国六、T4产品开发将大量引进先进智能的生产线。张锦成表示,自己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紧跟国家智能制造的发展,为玉柴跻身世界一流的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制造事业部  杨淑蕾)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