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发布日期:
03月05日,2019年
字号
【匠心故事】许燕妮:当好基层一线工人的代言人
       “今晚我还要做技能鉴定工作。3月初就要去北京了,有些建议得抓紧调研。”2月22日下午5点,当笔者走进新品试制装配工段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许燕妮正忙着检查当天生产的进度。她这个月要比以往更忙了,除了要准备今年两会的意见调研和报告筹备,还要把整个工段3月份所有工作提前布置妥当,每天晚上八九点下班已是常态。
        晚上7:30,正在办公室梳理当天装配问题的许燕妮突然接到质管员小刘的电话,“正在装配的发动机新品增压器有异响。”她迅速标注归档手上的材料,赶到车间处理问题。当天的装配问题当天解决,许燕妮这一天注定要在车间耗到深夜了。
 

 许燕妮正在了解发动机的装配进度
 
       在男性扎堆的钳铆钻焊中,她做得风生水起。她是玉柴股份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内燃机装试工种技能大师。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许燕妮的最大感受是要加强学习提升。“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一线工人代言。”
       去年3月23日,她刚回到玉柴就连做了三场演讲,将两会精神和自己的体会分享给公司广大职工。去年全国两会上,许燕妮提出建议希望扩大职工职业通道,支持企业对员工的培育工作。“一线工人需要得到尊重,要体现出他们的工作价值。”
       从一名普通装配工人到技能大师,许燕妮深感个人成长离不开公司的培养。玉柴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严谨、耐心坚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企业打造成“大师摇篮”。许燕妮就是受益者之一。
 

许燕妮与工友探讨新品试制技术问题
 
       技术工人的培养,一直是许燕妮的关注重点。如何在推进技师学技能、赶技能、超技能方面,进一步深挖人才?要体现工人的价值,该如何具体落实?“我认为好平台和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既可让工匠手艺得以传承,也可让工人一展所长。”今年的两会,许燕妮提出建议,进一步形成工匠评选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工匠荣誉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以她名字“许燕妮”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定位为凝聚职工创新活力和提高职工技能的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这个工作室只有10人,其中有2位广西劳模、4位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都是各个工种的尖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涉及领域有模具设计及制作、设备维修、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近两年来,创新工作室中有25项创新成果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奖励,发明专利50多项,撰写技术论文10多篇,有3位成员获得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被誉为玉柴的“特种兵”。去年开完两会回来,许燕妮更充分利用起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利用各宣传平台、演讲巡讲等方式深入各生产一线,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为基层送技能、送技术、送培训的“三送”活动,以“一带一”“师带徒”的传帮带模式,从理论、技能到绝活,手把手传带,培育了大批技师精英。
 

许燕妮在新品试制装配车间
 
       去年6月份,许燕妮由原来的制造事业部生产调度科科长调为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负责整个公司国六新品、非道路国四(T4)新品样机的试制装配工作。
       “参加两会后,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重要性,玉柴全力做国六产品也基于此。”许燕妮说道。
       新品试制工段的管理工作是个烫手的大山芋。2018年,玉柴陆续在行业率先发布全系列国六标准、T4标准的发动机,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公司特地建立了数字化智能生产线,负责国六、T4全系列覆盖的首轮样机开发试制以及小批量生产。
       这是玉柴斥巨资建设的国六发动机数字化高效智能工厂的首个试点生产线,将成为数字化工厂建设全面铺开的重要基点。不同于传统生产线,这条对接国际行业标杆的全新高速智能柔性生产线,要兼容玉柴所有新品,所要求的工艺和技术更高端,所碰到的技术难题也更加棘手。由于是新品试制,每天每次装配的都是不同系列型号的发动机,所以每一轮的装配,都面临着不一样的装配难题。种种棘手的问题,让初来乍到的许燕妮一开始也处于很被动的位置。但她也是不怕事的角儿,刚到岗位,就风风火火带领团队去钻研这些高端新工艺。
 

许燕妮在装配发动机
 
       产品装配,最难的总是第一轮的样机,因为几乎所有的技术问题和生产障碍都可能出现在这个过程,每一个工序都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难题,因此新品试制工段也是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疑难杂症的集结地。“我们要做的,就是啃下最硬的骨头,把新品装配生产过程的绝大部分问题给前移并解决了,再转移给其他生产线做批量生产,让新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无后顾之忧。”
       排放升级实施在即,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样机生产关系到国六、T4的投产,是玉柴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点,刻不容缓,每一款新品试制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公司交给我的重任,是我的一个重要使命。”许燕妮整日琢磨着怎么提高新品试制效率。
       一开始,新品试制是地摊式装配,即几个人围在一起,对机器进行装配。许燕妮觉得这样花费的时间长,效率不高。经过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她采取了优化措施,实行流水线装配。果不其然,新品试制工段的天标从最初的4台/天,提升到现在的16台/天,稼动率也从40%提升至50%,这个月底,将实现20台/天的天标。
       新品试制能顺利从地摊式装配转化为流水线装配,需要对整条流水线上各个工序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各展其长。由于同一工序、不同时间接收的发动机型号都不一样,工序与工序之间的时间差很短,因此要求每个岗位员工对高端工艺都领悟透彻。为了让工人们迅速提高技术能力,许燕妮没少下功夫。
 

许燕妮和试机工讨论发动机试验参数

       “在传统生产线,工人成为专才就行;在这条高度柔性生产线,每一名工人都要成为通才,样样都懂,才能应对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状况。”对于工段的80多名工人,许燕妮对不同工种的新老员工,制定针对性的工艺识别、工具使用、装配、质量把控、安全检查等全方位的培训计划,并由浅到深进行多轮的技能考试和操作认证。“玉柴国六追求的是高品质,工人培养也要精益求精,把工艺技术提到更高水平。”
       除了开会和在电脑前整理材料,许燕妮其他时间都穿梭在新品试制车间,或给员工操作培训指导,或与他们探讨技术难题,或统筹组织安排工作,亦或是跟着流水线巡走,检查把关产品质量。一天下来,她在这小小车间,运动指数竟达到每日步行一万多步,有时甚至两万多步,时常占领微信运动排行榜的封面。“工作充实又强身健体,一举两得。”她乐呵道。
       深谙国六、T4排放升级对企业、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基层工段长,许燕妮以她自己的方式尽着最大努力推进排放的实施和产品的投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计划在今年两会围绕国六也提些想法,建议政府针对国六全面切换出台更多技术创新计划和优惠政策,助推企业排放升级实施的更好落地。
 
(党委办公室  梁萍萍/文图  制造事业部  杨淑蕾/图  朱艺成/图)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