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能让陈金源打开话匣子的,就是“无模快速制造”这个话题。他是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著名的“模具大王”。
“这是我们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的项目,已做出三种样机,未来目标是覆盖全部新产品机型。”7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陈金源的办公室,他告诉记者,他从2006年就开始针对这一技术进行攻关。
广西玉柴是一家独立发动机制造企业,模具设计、制造速度,决定了新产品的推出速度。陈金源在玉柴的43年里,将新品金属模具时代带入“内木外塑”时代,生产工期因此缩短了三分之二,成本只是原来的一成半。如今,又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无模具快速制造,制造工期将从有模时代的90天缩短为30天。
“这种技术推广后,制造模具所需投入的能源、材料,都能节省下来,这已经超出一个企业降低成本的范畴,对于制造大国,意义不言而喻。”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
陈金源是个地地道道的蓝领,17岁进入玉柴,从学徒工成长为首席技能大师。这位退休返聘的蓝领精英,最想做的事情是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同事共同推动工业技术进步。
“我们有能力为工人技师提供发展平台。”玉柴培训中心副主任莫锡强信心十足。玉柴已经为陈金源申报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不论结果怎样,都会为其建起高标准的工作室。”
建立工作室,目的在于更好地带徒传技。玉柴对这种运作模式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该企业就建立了两个“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陈金源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当时还成立了技师协会,陈金源又被推举为会长。目前,玉柴技师已从那时的320多位发展到现在的超过1000位。
购买先进设备、引进生产线,提供的是生产手段,却未能解决技术诀窍问题。“再好的图纸,也要经由工人的手才能变成产品,工人手艺练好了,制造水平才能提高。”一辈子的工人生涯让陈金源悟出这个道理,他带的徒弟几乎都能独当一面。
玉柴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把技师们称为“玉柴的宝贝”,他认为,拥有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企业长久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具有竞争力的根源之一。
在玉柴,激励技术工人成才的平台有很多。如拔尖技师的评比活动,首席技能大师、工种技能大师、金牌工人、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的评选活动,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奖励等。3年来,玉柴仅用于奖励技术工人,就累计投入300多万元。
“我现在想的就是搭好平台、铺好路,培养骨干,希望有接班人把工作做下去。”陈金源说。
(来源:工人日报 杨兆敏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