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
11月27日,2014年
字号
“只要有机会,人人都要追求进步”

  在玉柴,很多技术工人名气很大,池昭就就是其中之一。

  最早,人们知晓他是因为参加技能大赛载誉归来:但凡有他,不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级大赛还是全国比赛,池昭就必定捧回奖杯。后来,退出比赛了,人们依然能听到他的消息,只不过,是他的名字和徒弟的一起出现,载誉归来的是他悉心培养的徒弟。

  “我到玉柴20年了,能够取得一点成绩,完全是因为玉柴给我提供了尽情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如今的钳工技能大师、被誉为“模具制造技术狂人”的池昭就,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这句话是必不可少的开场白。

  技能比武促成长

  1994年,从柳州技校毕业后,池昭就来到玉柴,被分配到工艺装备厂,成为一名模具钳工。

  “第一次拿到厚厚的模具图纸,我就傻眼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好像天书。”说起当年的情形,因为学的专业不对口,池昭就记忆犹新。

  名师出高徒,池昭就的师傅是陈金源,也是位“玉柴宝贝”,是玉柴的首席技能大师。他对这位徒弟的评价是:爱动脑筋,喜欢琢磨技术,比一般人有悟性,是个专注的人。

  因为拥有这些特质,池昭就迅速成长,很快就成为全国技术能手。2002年,在广西青工技能比武中,获得三等奖;2003年获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最后在2006年获得玉林市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后,他渐渐退出比赛,花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徒弟。2013年,徒弟李友就获得玉林市首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一等奖。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技能大赛中来。”池昭就说,备赛是一个高效学习的过程,除强化技艺,还要学习理论知识,而掌握理论知识,对技术工人来说,就是给能力提升增加了新的推动力。

  不断钻研技艺和理论,他独创出“内木外塑复合模具”制作工艺,并带领团队完成10多个攻关项目,为公司节约成本近2500万元。因为这些成就,池昭就在2013年成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现在,作为技能比赛的培训和指导老师,池昭就工作之余,每年都在比赛、总结、学习、再比赛中度过,培养出来的徒弟和选手,都在不同级别的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技能比赛不仅是技术工人展示自己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不同工种互相学习、切磋技艺的良机,只要有过参赛经历,都知道遇到困难不能绕着走。”作为玉柴公司技能大赛的组织者、出题者、评判者,池昭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待技能比武。为此,他在出题时就有意引导。

  钳工分为装配钳工、模具钳工、维修钳工等不同工种,出比赛题时,池昭就轮流增加不同工种的得分权重,让不同工种的人都有机会获胜,正因为考题范围广,参加考前培训时,参赛者必须系统学习所有工种的知识。“现在钳工比赛中还增加了绘图的考题,‘全能钳工’就是这样炼成的。”池昭就说。

  巾帼不让须眉

  技能大赛玉柴年年都举办,今年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举办了首届女职工技能大赛。

  玉柴有女职工5000多名,是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今年7月,玉柴挂牌成立了首个女职工创新工作室,10月成功组织了这次大赛。“这是个开门红,它让我们对依托创新工作室,做好女职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的工作信心满满。”风风火火的许燕妮是高级技师、一发厂生产科科长,也是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头雁。

  “有230名女职工参赛,玉柴的娘子军让人刮目相看。”大赛的裁判长陈金源说。在吊车比武中,规定5分钟完成的操作内容,有女工在两分钟内就搞定了,与男职工相比,毫不逊色。

  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一如既往地重视技术比武,在比赛现场,女职工精湛的技艺打动了他,他当即拍板提高奖励额度。“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许燕妮说。

  机械行业从来都是男人唱主角,在组织常规技能比武时,女职工获得参赛资格机会寥寥,这下她们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表露出渴望学习、渴望成功的激情,让陈金源由衷感叹:玉柴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流淌在每个员工的血液里,“只要有机会,人人都要追求进步”。

  许燕妮说:“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平时都在流水线上工作,没机会接触发动机整机装配,而比赛比的是整机装配。原来赛前培训只安排了3天,结果,女职工积极性特别高,延长到一周;学习时间本来安排的是晚上7点~9点,可往往是晚上11点了还有人“赖”着不走。

  追求职业发展时,女人的付出往往要比男人多。理论考试时,4岁的孩子临时没人带,参赛的妈妈只好把孩子领到考场。许燕妮说,“小宝贝好懂事,乖乖地等在外面。乖巧得让人心疼。”

  “这次共有3个工种的比赛,有些女工是跨工种参加的,我们鼓励这种行为,通过赛前的系统学习和技能强化培训,她们迈出了成为多面手的第一步。”许燕妮开心地说。

  新老交替顺利实现

  “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是服务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玉柴集团工会主席李呈杰说。玉柴高水准的技能大赛在玉林市有口皆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排在前头。

  通过多年来的组织比赛和参加比赛的锤炼,玉柴大赛经验丰富,今年“广西技能状元大赛”玉林选拔赛就被相关部门放心地交由玉柴承办了。“‘以赛促培、以培促练’的效果得到全面检验,玉柴的职工包揽了所有比赛工种的前3名,并代表玉林市参加区级比赛。”玉柴集团党委副书记郭德明说。集团工会还组织职工参加广西区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也取得了好成绩,有一名选手将代表广西区参加全国大赛。

  “技能大赛不是为赛而赛,更多的是通过比赛,让选手去展示、检验自己,去历练并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扩大知识面,让自己快速成长,接着再去培养新人。”池昭就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或担任裁判的行家里手也能够受到选手的启发,感受着年轻人的闯劲,从而提醒自己不能吃老本,要不断学习、进步,否则就有可能沦为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比赛让参与者受益匪浅,不少多次参赛的选手,目标并非拿名次,仅仅是为了有机会得到训练,提升技能。维修电工工种大师杨万叶经历过多次比赛培训,他的体会是:“赛前培训可以让员工熟悉、掌握新知识,赛后培训则是针对不足加强巩固,这个过程就是参与者日常工作的一个总结,同时还使得他们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

  技能大赛还为玉柴工人搭起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成长台阶,爱学习、勤思考、专注技能提升的技术工人,从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在心无旁骛、一心锤炼技术中成长起来。这条成才路上,走来的不仅有首席大师陈金源、工种大师覃懋华等数十位大师,广西技术能手顾林,是位80后,也正在走向成熟。

  “参赛的选手越来越年轻化,本年度大赛中最年轻的参赛者只有18岁,焊工第三名的获得者刚满21岁。”陈金源说,从技能大赛参与者的年龄构成来看,玉柴的人才培养已经顺利实现新老交接。

  (来源:工人日报  杨兆敏 李春梅)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