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零智勇,从1969年8月从农村来到玉林动力机械厂(玉柴前身),一直从事熔化工作至今。2003年起至2010年,连续多年被玉柴集团聘为“熔化大师”,2010年被聘为玉柴集团“铸造首席技能大师”,成为公司聘任的五位首席技能大师之一。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我的绝活,徒弟们都学会了。这些都是我的‘徒子徒孙’,有很多人比我更优秀。”3月底的一天,在繁忙紧张的玉柴铸造车间现场,记者看到了久负盛名的“熔化大师”零智勇,实干、谦和的他现在只要在铸造车间来回走动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指导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一个15吨中频炉和一个12吨的冲天炉,传出呼呼的火苗声,每隔10分钟就可以流出火红的铁水,年轻的小伙子坐在机车上娴熟轻松地操作着,接铁水,浇注入模……铁水包包嘴和浇口杯吻合得如此完好,“铁花四飞溅”的现象很少见到。零智勇说这就是“一浇准”,是在广西制造业让人惊叹的绝活,也是“熔化大师”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零智勇向记者感叹现在的玉柴工人太幸福了,当初只有一顶藤帽作为防护设备的岁月早已成为回忆。玉柴目前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浇铸生产线,工人只需坐在装有空调的浇铸机里操作就行了,火花溅到人身上的历史不会再重现。
零智勇听说记者是仰慕“熔化大师”的“火眼金睛”绝活而来时,憨厚地笑了。他撸起袖子告诉记者:“看到我手臂上的疤痕了吗?我身上像这样被飞溅的铁水火花烫伤的大疤小疤不下几百个,我的绝活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零智勇介绍说,铸造技术,特别是铁水熔炼过程中,成分、温度、熔化速度和焦耗这“四项基本功”的修炼,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他对记者回忆道,1969年8月,在农村的他被招到当时的玉林动力机械厂(玉柴前身)做了一名一线工人,成为铸造厂第一批进厂工人中的一员。从那时起,工厂领导和工友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严格要求、严谨的态度,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他暗暗下决心,要做一名像他们一样敬业有为的铸造工人。
40多年来,零智勇一心扑在冲天炉上,每天围绕冲天炉的四项基础数据转,不停地研究、改造、优化,他白天抓生产,晚上翻看熔化专业书籍,深入研究冲天炉的成分、温度、熔化速度和焦耗及相互间的关系。他四十多年如一日,每天面对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在工作岗位上产生了显著的成效。一个冲天炉如果用20吨焦炭熔炼100吨铁水,改造后,在成分、温度、熔化速度稳定的前提下,可用18吨、16吨焦炭熔炼100吨铁水,这就是降焦耗。不断地追求降焦耗,使冲天炉达到合理和理想的状态,这也是零智勇为冲天炉“疯狂”的原因。
2007年,零智勇发明制作了中频炉空心预热块,每年可为工厂节约预热块外购费用达10万元以上。他组织和指导了提高铁焦比的攻关,至今铁焦比已经从2007年以前的4:1提高到6:1以上,即每公斤焦炭可以多熔化2公斤铁水。按年产铁水8万吨计,每年仅此1项即可节约成本1200多万元。
2009年,零智勇又带领铸造厂的徒弟们成功实现了“一浇准”、“一眼准”和“一出稳,一出准”等独具特色的绝活,并且带出了一大批掌握这些绝活的大师巨匠。年近60岁的零智勇说,他还将继续同玉柴铸造技师们一道,为玉柴的“铸造废品率1%工程”而努力奋斗下去!
(来源:广西工人报 胡维波 黄文娟 朱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