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见到玉柴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他都是一副饱含激情的样子。2011年1月19日,站在厦门翔鹭大酒店宴会厅演讲台前的他,更是以一句“玉柴的同胞们,只要我们玉柴的高管层在,玉柴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大家的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赢得了台下潮水般的掌声。
5年再造两个“玉柴”
晏平说,“十一五”时期,玉柴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治理调控和行业恶性价格竞“三重压力”,不仅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宏伟目标,而且实现了经营质量和规模的同步发展。
2010年,玉柴集团累计实现含税销售收入368.38亿元,同比增长35.45%。这是玉柴集团首次进入300亿元企业的行列,与2005年相比,销售收入由121.38亿元发展到368.38亿元,相当于5年再造了两个玉柴。其中发动机板块累计实现销量749671台,同比增长11.13%;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04.86亿元,同比增长27.62%。核心企业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发动机产出206万台,其中2010年实现销量551596台,首次突破50万台,同比增长17.89%;实现销售收入191.03亿元,同比增长30.02%。
晏平说,“十一五”期间,玉柴集团通过对产业布局调整、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基本形成由6大板块29家控股、参股公司构成,全国布局、跨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大集团产业架构。产业布局延伸到福建厦门、安徽芜湖、山东济宁、江苏常州、四川资阳、广东珠海等地,打造了发动机产品链和工程机械产品链“两条产品链”优势。在发动机产品链进一步拉伸的同时,其他产业板块快速崛起,销售收入与发动机板块销售收入同步增长,总体经营质量大为改善,生存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玉柴6大产业板块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的,由发动机一个板块增加到5大产业板块,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子公司由2家上升到8家。
“十二五”要成千亿元集团
面对“十二五”期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晏平说,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均衡发展,平稳增长”时期。玉柴集团“十二五”产业定位是:“两条产品链,多个产业群”。“两条产品链”是指发动机产品链和工程机械产品链。“多个产业群”是指玉柴系企业按产业区分的企业组群,主要以现在产业架构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或进入新领域而形成。“十二五”期间,玉柴将确保“两条产品链,多个产业群”持续、高速、健康、协调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跨入千亿集团,实现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生同时提出了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战略规划内容,包括未来使命及愿景、战略方向、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四大部分。其中公司使命是“用卓越和领先满足公众的动力需求”。公司愿景是“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专业动力供应商”。战略方向是“一业为主,纵深拓展:立足本土,布局全球”。战略方针是:以技术创新打造经营平台;以保障需求获取目标支撑;以拓展市场创造增长空间;以强化成本培育竞争优势;以创新机制构筑发展动力;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筹措战略资金。战略目标是“规模倍增,地位巩固,战略同盟,专业增值,和谐共赢”。
围绕“十二五”总战略,李天生指出了2011年的总体思路:全面规划和系统布局“十二五”,把握2011开局年,以做细市场和紧密伙伴为基础,以技术升级和精益制造为保障,以一致可靠和做专产品为重点,通过创新运营和专业计划驱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销60万台目标,再续业绩新高。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高强作了市场营销工作报告,提出了“确保60万台,挑战68万台”的营销目标,以及营销工作建设重点。“十二五”期间,玉柴将专注、专业于发动机研发、制造,着重发展国5动力、气体机、混合动力,市场向重、轻型拓展,重点突破重卡、工程机械、拖拉机、船电等领域,争取“十二五”末实现年销售发动机160万台规模。
技术和产品积累要厚积薄发
会上,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玉伟介绍了玉柴机器“十二五”产品规划总体策略以及细分市场产品规划。总经理助理、工程研究院院长林志强作了2011年玉柴重点技术、产品介绍,多款重点新产品包括节能版重机YC6M、新50装载机动力、第二代重机YC6MK、船电专用发动机YC6C、升级版中机YC6A-45、气体发动机、挖掘机专用发动机等。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发动机板块子公司之一,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和平介绍了“世界级高品质重卡动力”YC6K系列发动机。YC6K系列发动机以DD13/15为基础自主开发,集成了当今世界最新技术成果,拥有3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首次在发动机行业运用可靠性增长技术,突破了中国制造的可靠性弱势;独创性引入精确燃烧和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逆向横流冷却技术、高强度材料和高效发动机缸内制动技术,大幅提高了发动机使用寿命,排放可满足欧6标准,具有欧洲2012年最新量产发动机的技术水平。
晏平表示:“今天我们和大家发布的产品只是我们储备的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还有更多的好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将成为我们永远坚持的方向。”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贺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