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王志锋研究生毕业回到玉柴铸造厂报到时,百感交集。原来,2005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的他,早已成为玉柴铸造厂的一员。工作两年后,王志锋考取了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读期间,他从未忘记共事过的师傅和同事,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假期时间回到铸造厂,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全厂技术人员,为他们提高维修技能加油充电。
“回到玉柴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感到无比的舒畅和踏实。”王志锋觉得,玉柴是一块培养人才的沃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这让他的选择毫不犹豫,研究生毕业后回玉柴铸造厂做一个普通的技术员。
是的,正是玉柴用真诚打造了职工温暖的家,激励了无数玉柴人的无私奉献和努力,创造了玉柴集团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多年来,玉柴集团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为科技人员推出了专业技术岗位津贴、科技人员激励年薪、新产品奖励提成等激励措施,从而在玉林这个地处中国西南、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小城聚集了一大批内燃机行业的专业人才。目前,玉柴已经拥有将近1200名科研人员,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国家级技术专家11人,博士29人,硕士210人,中高级工程师196人。专家委员会汇集了目前国内汽车行业30余位一流专家,含院士2名,教授级专家16人。
“对待人才,我们不仅要给他们好的待遇、好的平台,而且要充分尊重他们。”作为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无论多忙,他坚持每季度宴请公司的教授、博士等技术骨干一次,这已经成为公司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一直以来,玉柴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打造创造性劳动群体”作为玉柴的技能团队建设理念之一,为加大建设创造性劳动群体力度,先后出台了技能人才成长激励、奖励制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玉柴集团先后出台了《技能大师评定及管理办法》、《大学毕业生购房补助方案》等保障、奖励和激励制度。
“把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玉柴集团工会办公室主任陈杏华介绍,目前,集团建立的企业技师协会,拥有技师800名,通过开展跟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一浇准”、“一眼准”、“一装准”、“一判准”等技能绝活,全面带动和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成立了亲情服务领导小组和服务工作队,通过建立起来的亲情服务网络,实行主动服务与需求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家属进行亲情服务;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月”、“岗位创新能手”、“星级员工”等学习和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等。
2010年3月29日,玉柴举行建厂近60年来最隆重、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优秀工人表彰大会,陈金源、庞甲永等5人获聘首席技能大师,苏伟、林永贤等6人获聘工种技能大师。首席技能大师、工种技能大师、拔尖技师等一批一线工人杰出代表获得集团重奖,23项高技能人才成果获得奖励,总金额高达100万元。奖励奖金之高、获奖人数之多创下了广西企业历史之最。
在将近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玉柴集团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经过去粕存精和提炼创新,形成了“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等一系列企业发展理念。这一整套文化体系,使玉柴集团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和文明形象有了质的飞跃。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调动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玉柴集团重奖高技能人才团队
(来源:广西政协报 韦荣财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