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集团公司工会履行职责应对金融危机纪实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肆虐,众多行业一片萧条。玉柴,这个中国内燃机生产行业中的龙头老大,也难以独善其身: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职工生存压力增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考验工会作为的时刻到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在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之时,如何发挥作用?玉柴集团公司工会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4月中旬,记者走进这个“动力王国”,真切感受到了玉柴职工、企业、工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和谐境界。
合力吹响应对的号角
正当很多企业还在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的时候,2009年,玉柴却迎来首季开门红:2月,玉柴股份公司的生产订单高达5万台,创2月份历史订单数量之最;3月,订单更高达7万多台。整个玉柴集团第一季度发动机产销超过17.5万台!各分厂从春节开始,便开足马力,投入新一轮的“生产大会战”中。
4月16日,百米长的车间内,机声隆隆,处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在厂房、在车间、在班组,“三比三赛”全员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时间倒退到2008年5月。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并波及到了实体经济,玉柴最终被影响到了,从下半年开始,订单开始走低,至第四季度已下降了60%~70%,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寒流”。
面对第四季度的形势,玉柴集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上下同舟,内外共济;坚定信心,转危为机”的口号,及时调整了应对策略,制定了“内练外筑,蓄力发展”的发展方针,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过冬”的措施。
“面对危机,全体玉柴人要把转‘危’为‘机’当作一种责任,振奋精神,迎接挑战。我坚信,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在2008年10月16日中共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玉柴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晏平铿锵有力的话语,鼓舞了所有玉柴人的斗志,树立起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
为应对危机,销售线和技术质量线的员工实行了六天工作制,全力以赴拼抢市场,加快适应市场的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生产厂则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第五天进行学习和培训,促进技能提升。
几乎是同一时间,集团公司工会迅速行动起来,发出倡议,号召玉柴全体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集团党代会召开过后,玉柴集团公司工会很快着手调整了2009年工会工作思路,把关爱职工,维护职工利益,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积极主动献计出力,与企业共同应对危机、促进发展与和谐摆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
2008年12月,集团年度最后一次职工代表恳谈会如期举行,来自6个分厂、子公司的40名一线职工,就当前形势下企业如何练好内功、职工如何与企业共渡难关等问题踊跃发言。会后,工会将意见汇总提交公司职能部门,让玉柴的高管及时听到了来自一线职工最真实的声音,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把职工的心和企业的发展连在了一起,企业就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当好“大会战”的后勤服务兵
“改造小区饮用水管网、拨专款购置职工健身设施、改造健身场地、增建职工售饭点……”今年第一季度刚过,玉柴集团公司工会承诺年内为职工办的11件实事、好事就已经完成了5件。“这些琐事,看似平常,却凝聚着工会‘娘家人’对职工的一片深情厚谊。”在玉柴工会主席饶英贤眼里,企业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体现在对广大职工一点一滴的人文关怀与亲情服务上。
由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得力,今年开春以后,玉柴产品订单出现“井喷”,生产线不得不“高速运转”。进入大生产后,作为“职工之家”的工会迅速反应,为确保产出全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工会着手制订了《工会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工作制度》,把全体机关工会干部分为三个小组,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并由集团公司工会主席饶英贤、副主席黄伯江,股份公司工会副主席郭诗娟分别任各组组长。每个小组必须定期到一线了解职工情况,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竭诚为一线职工服务,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
今年2月,玉柴进入了“生产大会战”的紧张阶段,饶英贤亲自挂帅,每天派出专干到生产区食堂和职工就餐点巡检督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饭热菜香,职工满意。工会干部的身影更是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当中,为一线职工送饭、送医、送药到车间。“每天人手一瓶牛奶,工作服下班后脱下来直接交给洗衣房洗……工会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让我们真正感到了‘家’的温暖。”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一线职工对工会的称赞。
搭建工人成才的“快速通道”
2008年11月25日,在技师冯强心里,是一个特别值得高兴的日子:那天,他披红挂彩,光荣出席了玉柴集团公司首批拔尖技师暨职业技能大赛表彰大会,获得了玉柴集团1.3万元的重奖。和他一起获得重奖的,还有其他10名拔尖技师、11名技术标兵和18名技术能手。
用玉柴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的话来说,这些获奖的技术工人一个个“身怀绝技”,都是“玉柴的宝贝儿”。集团公司各级部门都特别重视对这些技术工人的培养,技师协会和职业技能大赛,就是玉柴工会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搭建的最好平台。
长期以来,玉柴一直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能工巧匠队伍。面对金融危机,公司千方百计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
2008年7月,在集团工会和培训中心具体筹划下,广西首家企业技师协会——玉柴技师协会成立了。据玉柴培训中心主任万声兰介绍,技师协会成立后,着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技师带徒” 、“送技能到工序”、岗位技能竞赛、生产现场研讨、专题技能讲座、技术经验共享、外地学习取经……目前,玉柴技师协会的技师队伍已发展到600人,为提升玉柴工人整体技术水平、建设创造性的劳动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大规模举行一次的职业技能大赛,是玉柴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集团公司多年坚持的一项传统活动,被大家称为岗位成才的“快速通道”,被誉为获得工人技师资格的“绿色通道”。
2008年5月,一场历时长达5个月、声势浩大的年度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这次大赛有些特别,它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的形势下举行的大赛,成为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激励广大技术工人立足岗位,更好地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大赛工种涉及车工、铣工、钳工等11个工种,共384名职工参赛,全公司掀起了一股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奉献的热潮。对在大赛中获得工种前3名的选手,集团直接授予“技术标兵”或“技术能手”称号,并选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工会还针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形势,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卓越班组”建设、“三比三赛”全员劳动竞赛,开展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金牌工人”、“创新示范岗”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练内功、迎挑战,增效益、促发展”的活动,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连续两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
“这些都是员工辛苦拼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更不能亏待他们。”饶英贤说。最近,玉柴集团又出台了《拔尖技师奖励制度》,奖励10位拔尖技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奖励也许不算多,但是体现了一种在逆境中更加尊重劳动、尊重职工、鼓励创新精神。”
广西工人报 李宜珊 黄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