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
03月18日,2008年
字号
扩展多元板块 打造核心企业
在晏平领导下,玉柴将被打造成“跨国企业集团”。图为企业的增资扩股仪式。
     
      玉柴是一家早就富有成就、中外闻名的企业,因此晏平的就职备受关注。此前,晏平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铁路度过,凭什么管好这间拥有1.6万员工、中国制造业中最先进的其中一间企业,成为他首先遇到的问题。
科学发展  走绿色工业路
      晏平选择了融入。他深知这家企业历经风雨不倒,反而愈发茁壮成长,自有它的理由。他就是要找出这种理由,总结、肯定、发扬、集成、提升,把玉柴做得更大──好比接过一盘别人下过的棋,既然人家开局开得好,那就在这个好开局上使好自己的套路。
      这种认同的思路使他成功地融入了玉柴,更为他成功驾驭玉柴打下根基。他到任之后,玉柴没有一位高管离去,管理团队屹立不垮就是证明。晏平也就放开了手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得到了玉柴人的强烈呼应。
      2006年,晏平提出了“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提出要走绿色工业发展之路,做中国绿色动力的引领者,做中国“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从而将玉柴一直致力的发动机减排工作提升到理论高度,为玉柴的长远发展找准了文化定位。
放眼国际  力建“跨国集团”
      同年,晏平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再造一个玉柴,利用十年时间构建玉柴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规划,2008年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00亿元,很多熟悉玉柴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结果,2004年销售收入才超百亿元的玉柴,2006年逆市而上实现了141亿元的销售收入,2007年跃升至183亿元,“三年再造一个玉柴”指日可待,玉柴已进入了一个高速腾飞的发展阶段。
      玉柴从1964年开始就向东南亚、非洲出口发动机,但40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没有多大作为。2006年,晏平提出了实现“玉柴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生产基地国际化”的国际化道路。当年,发动机出口量达到8,000多台;2007年,跃升到2.9万台。
      多年以前玉柴就进军润滑油、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但主要增长点一直是主业柴油机。晏平认为,必须扩展发动机以外的工程机械、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化工和现代物流在内的相关业务板块,打造更多的核心企业。眼下,这些板块已经奋起直追柴油机主业,成为玉柴增量的重要来源,将在未来数年产出3到5家上市公司,是玉柴打造「跨国企业集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编队。
 
香港文汇报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