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不能高枕无忧,相关核心技术仍垄断在外国企业手中。” 全国人大代表、玉柴机器集团公司董事长晏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呼吁,要站在 国家的高度和民族工业安全的角度布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应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国家队,整合资源,突破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工业。
“就发动机行业来讲,整个发动机系统里面的两项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一是电喷系统,二是后处理系统。这两项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如果不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中国在2015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的时候,势必在全球跨国集团发起的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晏平表达了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深深忧虑。
那么,应该如何谋求技术突破、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呢?晏平强调,一要有大批有志于民族工业振兴的企业和企业家;二要在国家产业政策上给予高度关注,如列入国家863计划,优先采购国产柴油轿车发动机等;三是行业部门要整合企业、院校和社会的力量,统筹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坚。
“应该把突破核心技术放到国家基础工业的安全高度来考虑,组建国家队。”晏平举例说,发动机后处理系统非常精密,光靠几个人或一个企业搞不了,单靠几个材料专家也搞不了,因为它涉及到材料、燃烧、爆炸、排放、液压等一系列技术。“所以,当务之急应该组建国家队,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马上开始攻关。”
据晏平介绍,玉柴一直致力于乘用车领域的汽车柴油化(即轿车柴油机国产化技术)的研发,目前国内排量最小(1.2升)的柴油机已在玉柴诞生。今年3月15日,玉柴和吉利在山东济宁和浙江台州的两个轿车发动机厂即将动工,玉柴要在这个领域承担起民族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任。
李银雁 冯飞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