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SIEMENS VDO公司发动机技术工程师Uwe Lingener在试驾了由长安汽车集团自主研发的装配玉柴1.2L柴油机的CM8车后表示满意。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柴油轿车试车活动中,玉柴4W轿车用柴油机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装配玉柴4W柴油机的长安CM8受到了德国汽车厂商的关注,德国SIEMENS VDO公司发动机技术工程师Uwe Lingener在试驾完装配玉柴1.2L轿车柴油机的CM8车后,对记者表示,这是一款非常经济的车,再配装1.2L的柴油机,这样的组合是非常好的。如果在标定上再做一些工作的话,这款车完全可以卖到德国去。
在试车现场,玉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玉柴能够拿出这么高水平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是玉柴对国家产业政策持续关注的成果。近年来,我国私人轿车用户迅猛增长,国家对小排量汽车开始解禁,汽车产业政策开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鼓励轿车柴油化,玉柴已经深刻领会到这些变化,并积极进行研发以应对这个市场的变化。
玉柴未雨绸缪获得丰收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生说,从2001年开始,玉柴已经开始了这个机型的开发,起步较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普、长安、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厂已经开始主动地从事柴油轿车的研发工作。玉柴积极与之沟通,这些整车厂都对柴油轿车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希望加快产品认证速度。由于轿车验证的周期比商用车长得多,验证项目多而苛刻,玉柴现在推出4W轿车柴油机是很及时的,现在市场运作的关键是怎样加快与整车的匹配。
据业内专家透露,国家的产业政策将积极扶持汽车自主品牌建设,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玉柴4W轿车柴油机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将加快推广步伐;相对于欧洲国家柴油机轿车已经达到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到“十一五”末,中国预计年产汽车将达到1000万辆,这对轿车柴油发动机来说意味着巨大增长潜力。
玉柴高层人士表示,玉柴下一步将扩大4W机型的使用范围,从排量、技术上进行更加适应市场的调整:推出国Ⅲ产品系列,以满足今后5年广大城镇市场对微车、轿车的需求。
玉柴成为国内轿车柴油机的“领航者”
在国内柴油机市场上,4W机型无疑扮演了国产轿车柴油发动机“领航者”的角色。玉柴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上海交大教授卓斌说,4W机型是世界上最小的直喷4气门四缸柴油机,1.2L排量经过技术转换,其扭矩能达到1.8L汽油机的程度。轿车配装柴油发动机,技术成熟大概需要两年,玉柴已于去年推出一些配装4W的样车,经过夏季和高原等试验,各项性能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玉柴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海归博士李勤在德国工作了14年,具有丰富的柴油机研发经验。他对记者表示,玉柴4W发动机排量1.2L,升功率46kW,1.2L排量能获得55kW的功率输出,已经达到了国内柴油机领先水平。4W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变异涡轮增压器等先进技术,进气系统采用可关闭气道技术,机体、缸盖采用全铝材料,达到轻量化设计。虽然当前推出的是国Ⅲ排放机型,实际上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必须提升到配装1.2吨~1.5吨的车辆;若对于相应配装吨位的车型,即1.2L排量配装1.0吨以下车辆,可以确保达到国Ⅳ排放标准。李博士还为这款机型预设了与汽油机PK(一对一挑战)的“心理界限”。他强调,从长远看,当市场上汽油价格涨到每升5.5元的时候,就是这款玉柴发动机供不应求的时候。
轿车柴油机的应用前景广阔
当今社会,能源与环保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优先采用先进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在柴油机技术的运用上,卡车和客车用柴油机比例不断提升,有些地方所占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半数。
同时,众多知名轿车厂家也大力推进轿车动力向柴油化发展。在发达国家,柴油机普及、利用程度极高,能耗降低、环境得到保护。在我国,一些人使用柴油机的意识欠缺,其市场占有率偏低,有些地区根本无视现代柴油机技术的重要作用,限制柴油机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现在,国家开始着手大力推进排放标准升级和动力柴油化进程,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在城市公交、城际客车引进国Ⅲ柴油机。
跟随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内柴油机生产企业也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玉柴在此进程中显示了自身的强大技术实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顺应时代潮流,玉柴提出“绿色玉柴”发展理念,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重点突出“绿色”发展的旗帜,比过去单纯强调环保概念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以此为中心,玉柴在人才、技术、设备、运用等综合方面统筹规划,步步推进,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绩。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加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柴油轿车,运用了世界先进的柴油发动机,节能、经济、环保、安全、耐用等性能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改以往技术落后、污染大、噪声高的形象。
政策的支持、观念的改变,为轿车柴油化铺开了一条光明大道,国内各大汽车厂和发动机制造商积极研制柴油轿车。玉柴实施“领先一步”的产品发展战略,向国产轿车柴油化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一步。
(王宇)
《中国汽车报》
2006年12月4日第2996期 B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