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
07月24日,2006年
字号
玉柴自主创新:体系是保障
      启动轿车发动机(4W)、轻卡发动机(4F)等六大产品欧Ⅲ项目和4G平台卧式发动机产品设计工作;率先实现九大系列产品达到欧Ⅲ标准;国内首家推出达到欧Ⅳ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小批量投放轿车柴油发动机,填补国产轿车柴油机的空白……从2005年以来,玉柴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明显加快。在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背后,多层次、多形式的研发体系构成了这一切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撑。


玉柴生产车间场景

      “模拟技术产权”体系 技术与收益直接挂钩
      在玉柴,“人才小高地”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创造最好的条件吸纳人才,为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和脱颖而出的机制,实现人人创新、团队创新、整体创新。
      优化人才结构成了企业的首要工作。2005年玉柴共招聘博士后5名,硕士研究生13名,国家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614名,引进高级管理人员5名,中层管理人员7名,为企业的科研队伍充实力量。
      在机制建设上,采取了对科技人员实行项目效益提成奖励制度,建立收入与技术进步和新产品效益直接挂钩的机制。在这方面,玉柴技术产品工程院是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玉柴科研人才的大本营,玉柴技术产品工程院被运作成具有法人资格的改制企业,在这里创造性地建立了“模拟技术产权”体系。科技人员可以凭其掌握的技术入股成为企业的股东,成为企业的老板。企业还对关键岗位拔尖科技骨干实行年金期权的激励措施,根据科技人员掌握核心技术情况、年度业绩、综合能力、忠诚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确定可享受年金期权的人员,并把其享受的基金按年度存入其个人年金账户,以15年为一周期,期满后个人年金账户的金额由享受人领取。通过这种方式激励玉柴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新品研发。
      多方联合  共同开发
      除了依靠内部的力量,借助外来资源加快开发进度和产品技术更新也必不可少。玉柴采用以发动机研发应用为载体,以深度广义机械开发为内容,通过项目管理的形式,与上游(相关整车厂客户)、下游(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关联研发企业主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品开发网络,在研发过程中与参与的关联企业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及其收益,形成开发共同体。
      玉柴还与国内名牌大学和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新产品研发及基础性能、新技术研究。除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建立技术开发部外,玉柴还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重庆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实现产品水平直接与国外产品对接,则加强了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德国的FEV、奥地利的AVL、日本的雅马哈、五十铃等都是其长期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开发的产品包括YC6L系列柴油机,YC4F系列柴油机,YC4W系列微轿柴油机等,排放和性能都在国内领先。通过与德国FEV合作,玉柴引进了发动机机械开发程序;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成功地把玉柴的发动机出口日本。
      市场是导向   研发要先行
      加强产品技术的前瞻规划和开发市场适应性强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稳居国内行业第一的情况下,加快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玉柴产品研发的主要目标。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玉柴坚持实施知识技术化,技术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四化管理”,通过实施“四化管理”,实现技术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进而形成玉柴核心技术。
      在产品研发中,玉柴始终坚持产品适用性领先一步的研发思路,在关键技术方面下大力气攻克难关,将产品研发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开发方向上,集中以提高低油耗技术、NVH技术、制动技术、轻量化技术、匹配技术、一致性控制技术六大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在产品开发实践中,还重点解决、突破关键零部件故障率排名前30位的质量问题。玉柴试验室的技术人员多次大胆创新,先后解决了四气门发动机普遍存在的缸盖气门鼻梁区开裂等技术难题,在很多技术领域,玉柴取得的技术突破甚至已经领先FEV、AVL等国际知名公司。
      玉柴机器的产品自主创新源于市场。迄今为止,其产品创新经历了从自然吸气到增压及增压中冷再到电控技术的研发应用,玉柴机器不仅在产品动力性、经济性方面较大地扩充其覆盖面,而且在尾气排放、噪声等环保方面也提前达标。

      玉柴自主创新榜
      ———欧Ⅲ发动机批量生产,第1000台下线,打破进口发动机一统天下的局面。
      ———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Ⅳ柴油发动机YC6L350-40。其采用的电控喷射技术和排放后处理技术,具有大功率、低排放、低噪声、可靠性高的优点,适用于豪华客车及城市公交车。
      ———轿车柴油发动机4W点火成功。4W柴油机集合了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四气门技术、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NT)技术、带中冷排气再循环技术(EGR)等多项发动机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微轿柴油发动机空白。
      ———降噪攻关初见成效:经过几年研究,降噪攻关取得突破。降噪样机YC4112ZLQ发动机台架噪声测试通过AVL公司的严格验收,整机降低4.4dB(A),并开始推广到其他机型,降噪发动机在东风汽车和柳汽进行道路试验,降噪效果良好。
(吕彩霞)

                                                                              《中国汽车报》
                                                                 2006年07月24日 2976 期 A3版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